金色的性感炸彈—《我們買了動物園》史嘉莉嬌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

史嘉莉嬌韓森1984年11月2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,代表作品有《愛情不用翻譯》、《獻給你的情歌》、《愛情決勝點》及《黑色大理花懸案》,並以《愛情不用翻譯》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。她今年的最新作品是《我們買了動物園》,與麥特戴蒙合演。
【撰文/編輯部】
史嘉莉嬌韓森算是人小鬼大的童星出生,1994年才九歲就拍攝了電影處女作《浪子保鑣》North。1996年因為《Manny & Lo》一片獲得了獨立精神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。1998年的《輕聲細語》The Horse Whisperer、2001《幽靈世界》Ghost World讓她漸漸成名。在2003年的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中,嬌韓森首次演出成年角色。
同年蘇菲亞科波拉(Sofia Coppola)執導的《愛情不用翻譯》讓她獲得了英國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提名,以及金球獎的提名,這對以性感外貌見長的嬌韓森來說,是一次巨大的肯定。2004年,演出《獻給你的情歌》,再次獲得金球獎提名。2005年,與大導演伍迪艾倫合作了《愛情決勝點》,又獲金球獎提名。
這次合作也讓伍迪對這位新性感女神傾倒不已,連續邀請他演出了自己執導的《遇上塔羅牌情人》Scoop、《情遇巴塞隆納》Vicky Cristina Barcelona等片。2010年嬌韓森還在百老匯演出了亞瑟米勒(Arthur Miller)的著名話劇「橋上一瞥」A View from the Bridge,最後居然獲得了戲劇界的最高獎東尼獎最佳表演獎。嬌韓森的最新影片為溫馨勵志片《我們買了動物園》We Bought a Zoo。
成年之前
史嘉莉嬌韓森是歐洲移民後代。父親是丹麥人,母親是德裔猶太人。不過據嬌韓森自己透露,從小家裡經濟條件很不好。從童年時代開始,母親就帶著她到處試鏡。九歲那年她在喜劇幻想片《浪子保鑣》中演出,開啟了表演人生。一九九五年,她又在《正當防衛》Just Cause中飾演史恩康納萊、凱蒂卡普蕭的女兒。一九九六年《Manny & Lo》中的Amanda一角,這是嬌韓森演藝生涯的第一個突破性角色,她不僅獲得了獨立精神獎提名,而且獲得了影評讚賞,「影片之所以能吸引你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史嘉莉嬌韓森的魅力,」〈舊金山紀事報〉的 Mick LaSalle如此評論道。「如果她能以這種靜謐的光環度過整個青春期,她會成為一名重要的女演員。」

一九九八年,嬌韓森在勞勃瑞福執導的《輕聲細語》中的表演大受矚目,獲得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具潛力女演員獎的提名。二○○一年,又與柯恩兄弟合作了新黑色電影《缺席的男人》The Man Who Wasn't There。這一年她還演出了《幽靈世界》Ghost World,雖然影片票房不佳,但嬌韓森的表演再獲肯定,「她的敏感與天分掩飾了她的年齡」,這是影評人對她的頒獎之辭,因為此片她獲得了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,以及線上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提名。



轉折週期
二○○三年,嬌韓森因為兩個角色,成功從青年角色轉變到成熟女性角色。在蘇菲亞科波拉執導的《愛情不用翻譯》一片中,她扮演被男友拋棄後到東京閒逛的女主角,與戲精比爾墨瑞大演對手戲。Roger Ebert在影評中表達了對此片的喜愛之情,他將嬌韓森與比爾墨瑞的表演形容為「精彩」。〈娛樂週刊〉稱嬌韓森有身上有著一種「皈依,悠閒的寧靜感」,〈紐約時報〉如此寫道:「一位十八歲的女演員,用其沙啞的嗓音來測試空氣的酸度,這樣的方法成功地飾演了一個二十五歲的角色。」嬌韓森因為此角色獲得了數不清的表演獎提名。據悉,嬌韓森為演好此角色確實下了苦功夫,當時她在日本北海道住了一段時間,體會日本的風土人情。

另一個角色,就是彼得韋伯(Peter Webber)執導的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中的Griet一角。〈今日美國〉如此寫道。「這是嬌韓森的代表性的一年,奧斯卡應該要注意她了。」〈紐約客〉寫道:「使得韋伯這部電影生動起來的,是其結構安排的緊張感,尤其是嬌韓森的出場。在銀幕上,她總是沉默,樸素的,在需要激情的時候,她總能成功的接受住凝視之下的特寫鏡頭,釋放出光芒。這完全是一部屬於嬌韓森的電影,而不是韋伯的。」嬌韓森因為此角色獲得了英國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。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【更多內容請見《iLOOK電影雜誌》2011年12月號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1.,歡迎多留言,可以幫自己網站打廣告~
2.需要 娜娜回覆,請勿使用匿名留言[可使用名稱/網址,名稱填自己名字,若無網址,請填E-mail]。
3.匿名攻訐、不相干之廣告適用於無條件刪去法,望請海涵:)
4.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,如:
 <b>粗體</b>, <i>斜體</i>, <a href='網址'>描述文字</a>

即時新聞: